close


板麵為傳統的客家麵食之一,早期稱為「刀麻切」,在客家話中「刀麻」意味大刀,早期製麵機尚未大量使用期間,廚師都是用玻璃空瓶將麵團輾平,再用大刀將麵團切成條狀,因此得此名,在客家人聚集的各城鎮與新村是一道非常常見的麵食。「板麵」這名詞是在80年代初才首次出現在吉隆玻,據稱是一家名為天涯客的麵攤,將家鄉的麵食料理引入多數為廣東人聚集的吉隆坡,因生怕他們不懂「刀麻切」,而自創「板麵」這名詞,在接下來的廿多年光景,「板麵」這詞已取代「刀麻切」,成為馬來西亞人對這道麵食的稱呼。這道麵食的最大的特色是小販現點現做,事先將麵粉、水與鹽和成麵糰,在顧客點餐後,才將麵糰放入製麵機,以切成條狀。切好的麵條用開水燙熟後,淋上豬大骨高湯,並在麵條上擺放肉燥、木耳絲、薯仔菜、炸江魚仔、青蔥等,再上菜給顧客。
而在福建人社會也有一道相近的麵食為麵粉粿,它與板麵的製作方法類似,而它的特色以麵粉和水和成麵糰,接下來擱置一旁,等醒麵足夠後,再將麵糰捏成扁平的小塊裝,拋進由江魚仔熬製的高湯內煮熟,之後在放入青菜及撒上已炸好的江魚仔與油蔥酥。雖然這兩道料理來自不一樣的籍貫,也因使用相同原料的因素,所以部分販售板麵的店家,同時也會販售麵粉粿.
不管板麵或麵粉粿誰最早出現它們都已經是馬來西亞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道麵食,如果真的要有個答案我會選擇客家板麵或刀麻切,因為在中國北方很早就有了一個麵食叫麵疙瘩,而客家人也是從北方南遷的民族,所以客家人學會北方的麵食技術,其實一點也不稀以為奇.

61027223_10157304183029764_5648672878107820032_n.jpg

61055314_10157304183104764_5476012104727134208_n.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偉華 的頭像
    劉偉華

    廚師之心情

    劉偉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