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在我腦海裡就是烹調一些在家吃不到、要技術、要手藝料理的地方,所以要吃到這些料理對我小時候來說是奢侈品.
我的家鄉叻思新村在我小時候有兩家酒家1是新和發酒家2是雙喜酒家(結業很多年).雙喜酒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結業了,所以現在只剩下新和發酒家,回算起來新和發酒家在我的村裡也有7-80年個年頭了,它們也傳到第三代.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家中有重要的異客光臨,不然要去用餐的機會幾乎等於零.當然世上沒有不可能,還有兩個方法是有用餐的機會.1就是喜宴;2就是喪事.在那個年代除了有錢人有車子代步之外,其實一般家庭都沒有車子,所以很多在村裡的喜宴都會辦在附近的酒家,所以新和發酒家也不例外,在這幾十個年頭,其實它也見證了村裡不少的鴛鴦.因為社會的進步,所以當初的風光已經今非昔比.而喪事大家一定覺得又為甚麼有機會去酒家?當然不可能辦喪事的家庭回去慶祝,是因為一般辦喪事的家庭在出殯時會邀請我的小學母校叻思華小的童子樂隊去奏樂,奏樂完畢之後就會請我們的成員一起到酒家小吃一頓,因為我是成員之一,當然也占了這個便宜,雖然只是一些炒飯、炒麵、咖哩雞等等,畢竟是奢侈品,所以也是吃得津津樂道.想起來真的有點對不起我樂隊的老師,因為畢業之後我就放棄了樂器這條路.
在新和發酒家一直有幾道招牌菜如福建面、瓦煲羊腩、春捲及叉燒等.而我的最愛還是春捲及叉燒.新和發的春捲堅持使用豬網油包裹, 相比起腐皮只需浸軟便可取用,豬網油就複雜多了,它們得用手搓洗至少1-2小時,直至薄如蟬翼兩面透光,脂肪、雜質和腥味全消才能透過巧手把混合了鮫角膠、豬肉和香料的肉餡包上,再下鍋油炸。每條春捲還得炸兩次才能製造外皮酥香內裡肉汁流溢的口感。從準備到上菜,製作時間超過5小時。雖然春捲到處吃得到,但腐皮和豬網油的口感絕對不一樣.至於叉燒,新和發酒家還是使用精選上好三層肉,除了家傳的醃料醃製2-3小時候,其實要用炭火慢烤數小時,把肥油逼出來後,吃起來的叉燒才不會油脂脂,這才算好吃的叉燒,這些特點新和發酒家也都做到了,重點它才賣馬幣5.5(台幣45)一個叉燒飯,佛心也.其實現在大家都怕肥油, 三層肉叉燒其實也越來越少人在使用了,就算在香港也很難找到了.